如果说瓷器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温润大气;玉器代表着中国人气质的典雅高贵;那么漆器,应该是代表着中华文化,低调涵养和超然洒脱的品质。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,任凭时光如梭,它就在那里,处变不惊,不动声色,美得庄重!
漆器,中国传统的大漆工艺制品。将漆树分泌出来的液汁,用于髹涂日用器物,使之坚固耐用。漆是世界上最早的塑料,起源于中国,15000年前,中国人就已经使用漆器了。
中国古代漆器种类丰富,常用的有漆盒、漆壶、漆瓶、漆盆、漆奁、漆碗、漆盘、漆杯、漆樽等。不同时代和不同用途的漆器,具有形态各异的器形,具体表现在漆器的口部、颈部、肩部、腹部、底部以及足部的形状。
漆鼎
西汉云纹漆鼎,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,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。
漆鼎是用于盛装食物的炊器,器形大多为圆形,深腹,圆柱形或扁片形,三足。漆鼎的广泛出现始于汉代,如汉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美的椭圆球形漆木鼎,器表内外均髹漆彩绘,盖顶中部有环形纽,器口有附耳。
漆碗
漆碗的器形一般为圆形,口大底小,敞口,深腹,平底或圈足。漆碗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,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髹朱漆碗是目前世界已知的年代最早的漆器,其形态原始古拙。而至汉代,漆碗的器形已经十分精美,胎质较薄,装饰华丽。
漆盘是盛水或其他物品的食器,敛口或敞口,收腹。漆盘的形状有多种类型,如圆形、长方形正方形、八方形、荷叶形、梅花形、椭圆形等。早期的漆盘多为木胎漆器,胎质较厚。到了战国和汉代,漆盘大多精美,除木胎外,还出现了夹丝胎,胎质越来越薄。
漆杯常用于饮酒,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细。漆杯是漆器中出现较早的器形之一,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嵌玉柄朱漆杯,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嵌玉漆杯。漆杯的形状丰富多样,包括豆形杯、单耳筒形杯、双耳筒形杯、高足杯、动物形杯等。
漆樽为古代酒具,其基本形状为圆筒形,三足,一般有盖。漆樽流行于战国至西汉时期,是湖南和湖北的战国楚墓中常见的出土器物,如湖北省荆州市天星观2号楚墓便出土了一件直壁、平底、三兽面蹄足的鼎足漆樽。
漆卮是盛酒或水的杯子,用木片卷曲而成,形状为圆筒形,上有可进一指的鋬,有双鋬和单鋬之分。先秦时期的漆卮并不多见,形态接近于圆筒杯,一般有盖,在盖及耳上均装有涂金的铜环。在秦代之后,特别是东汉时期,漆卮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饮食器,是当时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品。
漆匕是取食物的匙子,由匕面和柄组成。漆匕形制的演变与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先秦时不论祭祀还是食用,剖解牲畜都有一套特定的习俗,在这过程中漆匕是重要的用具,人们需要用漆匕自鼎中取出肉。由于鼎内的肉块很大,漆匕也会用来切肉,所以先秦时期的匕体呈桃叶形,边缘比较锋利。
到了汉代,漆匕切肉的功能逐渐弱化,人们常用漆匕在鼎内盛羹和米食,扁平的匕不便舀取食物,于是漆匕逐渐演化成漆勺。所以不是有“匕”就是刀类,这里的漆匕就是饮食器中的匙子!
漆瓶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盛水器,样式较多,造型有盘口瓶、穿带瓶、橄榄瓶、胆式瓶、葫芦瓶等。
漆盆是用来盥洗或盛放物品的钵体容器,因其形状要比钵大,故而称为“盆”。漆盆的器形特征是广口、折沿、宽唇、深腹、平底,有圈足或无圈足。漆盆同时还是古代的一种量器,古制十二斗八升为一盆。
漆盒的使用,历史很久。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用器,造型与纹样的设计,就考古发现所展示者而言,即教人感到它为后来者留下的发挥创造的余地已经不多。历史上有著名的“买椟还珠”的典故,椟的制作,出自楚地者,以它的精巧异常,的确足以傲世,恐怕也正与珠玉不相上下。
所谓椟与匣,又箱、箧、笥、筥、盛,等等,其实都可以归在盒这样一个大类里。粗略分别的话,一般圆形容器称盒,扁形称匣,近方者称箱。若以用途为名,那么大致有妆奁亦即妆盒,镜盒,粉盒;香盒,拜盒或曰拜匣;食盒,提盒,攒盒。攒盒之下又有不少名目,如酒盒、桌盒、捧盒、手盒。此外还有俗称与雅称并行,如妆奁明清俗称减妆或拣妆。
先秦至明清,漆盒始终是日常生活中派了多种用场的器具,主要有两大用途,一是置放自家日常用物,一是相互递送物事。明清时代,漆盒的使用更为普遍。如缄装、果盒、馔盒、酒箱、食箱、皮匾、镜匣、帽匣、食盒、拜帖匣、头巾箱等等。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漆器种类,包括礼器、食器、酒器等等。
物无贵贱,人有精粗,天下何事不足以成诗,天下何物不足以成美?漆器之制,是亮丽的古风,是厚重笃实的华夏文明,亦是如诗如画、密意浓情的中国人的生活风尚。